配方颗粒临床应用
一、配方颗粒的包装
产品采用单剂量小包装主要是基于防潮的考虑,为保持产品的原汁原味,生产过程中未加入任何防潮剂。从中医的辨证论治角度看,小袋单味药能满足药味的增减变化,但因剂量固定,而不能进行单味药量的增减,给医生的用药习惯带来不便。为此,我们在确定包装规格的时候,对各种的常用处方量进行了考察,并征求了大量名老中医的意见和建议,尽量使包装规格能够适应临床的需要。如药典规定党参的用量为9-30克,通常处方用量有10克、20克、30克等情况,我们将包装规格确定为10克;甘草的规定量为3-9克,通常的处方量有3克、6克、9可,我们将包装量定为3克,这样可以通过整倍数增加而满足临床配方使用。
多剂量包装如瓶装的形式看起来能够满足医生的需要,实际上不可行,瓶装的装量至少都是100克,只要一次打开不能用完,就会有几个不能避免的问题:第一、开瓶后容易吸潮,对存放环境要求高;第二、卫生难以保障,容易引起药物污染;第三、剂量折算难以把握,配方调剂极不方便。
多剂量包装如瓶装的形式看起来能够满足医生的需要,实际上不可行,瓶装的装量至少都是100克,只要一次打开不能用完,就会有几个不能避免的问题:第一、开瓶后容易吸潮,对存放环境要求高;第二、卫生难以保障,容易引起药物污染;第三、剂量折算难以把握,配方调剂极不方便。
二、配方颗粒的用法
1、冲服方法:将医生所开一剂药中的每一小袋药沿易撕口撕开,倒入同一杯中,加入适量(300-400ml左右)沸水,搅拌使其溶化、调匀、温服,按医嘱分二至三次服用;小儿用药,需要减量的,一付药可分为四至五次服用。
2、注意事项:
a、冲药用水须为开水(90-100°c),且加水量要足够,视药味的多少及药量的大小,最好不少于300ml。
b、加水后一定要充分搅拌,一般需搅拌一分钟左右,并闷五分钟,使其充分溶解。
c、第二次、第三次服用时,可加入适量开水兑热,或将盛药的杯子(或瓶子)至于开水中加热后再喝,喝前搅拌均匀。
d、如处方中有粉末包装的产品,琥珀粉因不能再水中湿润,按照散剂的服用方法分量进行冲服为好;其余粉末可加入药液中,在每次分量前先搅拌均匀并立即分量。
2、注意事项:
a、冲药用水须为开水(90-100°c),且加水量要足够,视药味的多少及药量的大小,最好不少于300ml。
b、加水后一定要充分搅拌,一般需搅拌一分钟左右,并闷五分钟,使其充分溶解。
c、第二次、第三次服用时,可加入适量开水兑热,或将盛药的杯子(或瓶子)至于开水中加热后再喝,喝前搅拌均匀。
d、如处方中有粉末包装的产品,琥珀粉因不能再水中湿润,按照散剂的服用方法分量进行冲服为好;其余粉末可加入药液中,在每次分量前先搅拌均匀并立即分量。
三、配方颗粒的溶化性
在探讨配方颗粒溶化性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难溶与不溶的概念:对于配方颗粒而言,难溶是指溶解比较缓慢,但基本上能溶解,只是溶解的时间可能要长一些(因为配方颗粒在制作过程中为了避免添加辅料,所以采用药物提取的干粉直接经过物理挤压,干压成型,得到的颗粒硬度较大,不像湿法制粒的颗粒比较疏松);不溶是指完全或部分不能溶解。配方颗粒中不溶或难溶的药物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a、颗粒本身是由药材的超微粉压成的,或是直接包装的超微粉,这些药物基本不溶解,冲服时会出现沉淀现象,每次分量或服用前应先搅拌均匀。如川贝母、全蝎、蜈蚣、西洋参、三七、炮山甲、朱砂、琥珀等。其中琥珀粉因药材本身性质的原因,在水中漂浮于水面,完全无法润湿,可按散剂的方法进行服用。
b、有些种子类、根茎类中药含油脂、胶质、淀粉较重的产品,冲服时出现混浊、絮凝或少量沉淀,尤其是在药液冷却后比较明显。这类品种常见的有:车前子、菟丝子、法半夏、山药等。这些药物在冲服时应避免使用温水或冷水,并应充分搅拌。
a、颗粒本身是由药材的超微粉压成的,或是直接包装的超微粉,这些药物基本不溶解,冲服时会出现沉淀现象,每次分量或服用前应先搅拌均匀。如川贝母、全蝎、蜈蚣、西洋参、三七、炮山甲、朱砂、琥珀等。其中琥珀粉因药材本身性质的原因,在水中漂浮于水面,完全无法润湿,可按散剂的方法进行服用。
b、有些种子类、根茎类中药含油脂、胶质、淀粉较重的产品,冲服时出现混浊、絮凝或少量沉淀,尤其是在药液冷却后比较明显。这类品种常见的有:车前子、菟丝子、法半夏、山药等。这些药物在冲服时应避免使用温水或冷水,并应充分搅拌。
四、配方颗粒品名标准
中药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情况。实际上,在不同的地区,对同一种中药的叫法可能是不一致的;就算是同一地区的同一种中药,不同的医师在书写处方时,也经常使用不同的习惯名称或别名。严格来说医生的处方用名有一部分是不规范的,所以在《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列入“处方应配”一栏,用于指导药房调配处方。如处方写“百部”或“蜜百部”均应配“蜜百部”,写“补骨脂”配“盐补骨脂”,写“款冬花”配“蜜款冬花”等。中药配方颗粒的品名严格按照现行版中国药典进行定制,同时也符合“处方应配”的要求。
五、配方颗粒与复方汤剂
中药配方颗粒的混合汤剂与中药饮片的复方汤剂,从整体上说,两者在外观和口感上并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自中药配方颗粒上市以来,已在全国上千家大型医院进行推广应用多年,其疗效已得到广大医师和患者的认可。
饮片“单煎后混合”与“混合后煎煮”,这两种形式在化学成分或药效上究竟有无差别或有多大的差别,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中药在中国的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药的制剂古已有之,膏、丹、丸、散、汤剂从古至今都是主要用于内服的制剂。其中丹、丸、散剂都不是中药共煎的产物,我们现在所用的中医药处方汤剂基本上是以原古方加建而成,但这些古方也并不都是汤剂,但他们在疗效上并无显著性差异。根据现在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方剂学》教材,在几百个方剂中,大部分的经典方式丸剂和散剂,如银翘散、六味地黄丸、平胃散、四逆散等,而丸剂和散剂正好不是将饮片共煎使用的,而这些方剂的疗效同样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而被作为经典方剂收入高等教育的教科书中。而且现代医师在使用这些丸、散剂的基本方法进行辩证加减后组成的汤剂照样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2)从目前国内的一些研究报道看,药物在一起混煎,有些药物成分相互之间会产生作用,但多数是酸碱性成分的相互反应。但这种药物间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对临床疗效有何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报道。日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如黄连含碱性成分,它分别与几十种韩酸性物质的药材在一起煎煮时会发生酸碱沉淀反应,且煎液中的黄连小檗碱含量明显下降,但这种沉淀物在小肠的肠液中又会溶解而还原为原来的酸、碱性成分,国内也有一些报道,复方“单煎”和“混煎”液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实验表明,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3)药物之间的的化学成分的反应时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有机化学的反应更是需要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所以,在单纯的水煎煮条件下,特别是中药复方汤剂的家庭式煎煮条件下(时间一般只有10-15分钟,压力为常压,温度一般不足100°c),药物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是很难确定的。
(4)我公司已联合多家科研院所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且进行了清胃散、归脾汤、酸枣仁汤、理中汤、四物汤等十多个复方汤剂和对应配方颗粒混合汤剂的等量性和等效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配方颗粒的混合汤剂和中药饮片的复方汤剂,两者的化学成分并无差别,临床疗效也无显著性差异。
饮片“单煎后混合”与“混合后煎煮”,这两种形式在化学成分或药效上究竟有无差别或有多大的差别,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中药在中国的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药的制剂古已有之,膏、丹、丸、散、汤剂从古至今都是主要用于内服的制剂。其中丹、丸、散剂都不是中药共煎的产物,我们现在所用的中医药处方汤剂基本上是以原古方加建而成,但这些古方也并不都是汤剂,但他们在疗效上并无显著性差异。根据现在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方剂学》教材,在几百个方剂中,大部分的经典方式丸剂和散剂,如银翘散、六味地黄丸、平胃散、四逆散等,而丸剂和散剂正好不是将饮片共煎使用的,而这些方剂的疗效同样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而被作为经典方剂收入高等教育的教科书中。而且现代医师在使用这些丸、散剂的基本方法进行辩证加减后组成的汤剂照样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2)从目前国内的一些研究报道看,药物在一起混煎,有些药物成分相互之间会产生作用,但多数是酸碱性成分的相互反应。但这种药物间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对临床疗效有何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报道。日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如黄连含碱性成分,它分别与几十种韩酸性物质的药材在一起煎煮时会发生酸碱沉淀反应,且煎液中的黄连小檗碱含量明显下降,但这种沉淀物在小肠的肠液中又会溶解而还原为原来的酸、碱性成分,国内也有一些报道,复方“单煎”和“混煎”液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实验表明,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3)药物之间的的化学成分的反应时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有机化学的反应更是需要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所以,在单纯的水煎煮条件下,特别是中药复方汤剂的家庭式煎煮条件下(时间一般只有10-15分钟,压力为常压,温度一般不足100°c),药物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是很难确定的。
(4)我公司已联合多家科研院所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且进行了清胃散、归脾汤、酸枣仁汤、理中汤、四物汤等十多个复方汤剂和对应配方颗粒混合汤剂的等量性和等效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配方颗粒的混合汤剂和中药饮片的复方汤剂,两者的化学成分并无差别,临床疗效也无显著性差异。
六、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等量性及等效性研究
全国六家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都对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等量性及等效性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大致相当。
1、等量性研究
为了确定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煎剂的等量性,以便折算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上的用量,四川新绿色药业联合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采用“饮片标准煎剂”与中药配方颗粒的化学对比方法,对常用的480多味中药配方颗粒进行了等量性(定量)研究,结果显示,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标准煎剂以浸出物折算其生药量相当,如果标准煎剂1克浸出物相当于10克原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1克也相当于10克原中药饮片。在等量性对比试验中,除了采用浸出物对比试验外,实验人员还对甘草、黄芪、大黄、人参、天麻等产品采用了薄层色谱法,将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基本相同的指纹图谱进行对比试验折算;对干姜、石菖蒲、薄荷等品种进行了挥发油对比测定折算;对赤芍、陈皮等品种进行了分光光度对比试验折算;对山楂等品种进行经典方法对比测定试验折算;对地榆、淫羊藿等品种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比测定折算;对广藿香等品种进行了气相色谱法对比测定折算。以上含量分析对比测定折算试验结果与浸出物对比测定折算试验的结果相同。
产品包装袋说明中均标有“每袋*克相当于饮片*克”字样,这是对比标准中药煎剂和中药配方颗粒的等量性,通过大量对比测定实验折算出来的中药配方颗粒相当于原中药饮片的使用量,医生和药剂师可以据此处方和配方。
2、等效性研究
按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川研究指导原则》,经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等地级以上8家有科研工作基础的中医医院临床试用,中药配方颗粒所配的“小青龙汤”、“归脾汤”、“四物汤”、“理中汤”、“羌活胜湿汤”、“柴胡疏肝饮”、“八正散”、“藿香正气散”、“逍遥散”等组方与传统中药饮片配方在临床上的疗效相近,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
以“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辩论》:羌活10g独活10g藁本4g炙甘草4g川芎4g蔓荆子2g)为例,设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组和中药饮片治疗组,每组50例,随机分组,按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腰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寒湿腰痛症”进行观察,疗程15天,结果如下表:

表明羌活胜湿汤中药配方颗粒组和饮片临床疗效相近,无显著性差异。
用中药配方颗粒所配的“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9g芍药9g细辛9g干姜9g炙甘草9g桂枝9g五味子9g半夏9g)每日一剂合用抗生素治疗组与单一抗生素治疗组对比,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两组抗生素的品种和用量均一致,七天为一个疗程,不超过两个疗程,小青龙汤组43人,单一抗生素组41人,随机分组,按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急性发作期”所述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如下:

两组病例治疗均有效,但临床控制水平p=0.048<0.05,有显著性差异。另小青龙汤 抗生素不但提高了临床控制率,还缩短了疗程,明显减少了抗生素的副作用;表明中药配方颗粒所配名方确有疗效。
归脾汤单煎与合煎药理作用比较研究:按单煎制备工艺,分别制备白术、黄芪、茯苓、龙眼肉、酸枣仁、党参、木香、当归、远志、炙甘草单煎液,然后将各单煎液合并;按合煎制备工艺,取全方药材合煎,制备合煎药液。结果表明单煎的高、中剂量组和合煎的高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小鼠自发活动,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无明显性差异。两种煎剂均能明显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作用,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无明显性差异。以上两实验提示两种煎剂均有明显的安神镇静作用;两种煎剂均可明显抑制由大黄所致小鼠脾虚胃排空作用,表现为甲基橙残留率上升,此项药理作用合煎优于单煎;两种煎剂均能明显提高失血性贫血小鼠hb含量,此项药理作用单煎优于合煎;两种煎剂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均无明显影响。急性毒性试验表明,两种煎剂均无 明显毒副作用,提示临床用药安全。
临床疗效对比
中药配方颗粒柴胡疏肝饮治疗胃脘痛气滞症临床观察
治疗组:中药配方颗粒
对照组:传统中药饮片组
1、等量性研究
为了确定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煎剂的等量性,以便折算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上的用量,四川新绿色药业联合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采用“饮片标准煎剂”与中药配方颗粒的化学对比方法,对常用的480多味中药配方颗粒进行了等量性(定量)研究,结果显示,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标准煎剂以浸出物折算其生药量相当,如果标准煎剂1克浸出物相当于10克原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1克也相当于10克原中药饮片。在等量性对比试验中,除了采用浸出物对比试验外,实验人员还对甘草、黄芪、大黄、人参、天麻等产品采用了薄层色谱法,将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基本相同的指纹图谱进行对比试验折算;对干姜、石菖蒲、薄荷等品种进行了挥发油对比测定折算;对赤芍、陈皮等品种进行了分光光度对比试验折算;对山楂等品种进行经典方法对比测定试验折算;对地榆、淫羊藿等品种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比测定折算;对广藿香等品种进行了气相色谱法对比测定折算。以上含量分析对比测定折算试验结果与浸出物对比测定折算试验的结果相同。
产品包装袋说明中均标有“每袋*克相当于饮片*克”字样,这是对比标准中药煎剂和中药配方颗粒的等量性,通过大量对比测定实验折算出来的中药配方颗粒相当于原中药饮片的使用量,医生和药剂师可以据此处方和配方。
2、等效性研究
按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川研究指导原则》,经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等地级以上8家有科研工作基础的中医医院临床试用,中药配方颗粒所配的“小青龙汤”、“归脾汤”、“四物汤”、“理中汤”、“羌活胜湿汤”、“柴胡疏肝饮”、“八正散”、“藿香正气散”、“逍遥散”等组方与传统中药饮片配方在临床上的疗效相近,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
以“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辩论》:羌活10g独活10g藁本4g炙甘草4g川芎4g蔓荆子2g)为例,设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组和中药饮片治疗组,每组50例,随机分组,按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腰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寒湿腰痛症”进行观察,疗程15天,结果如下表:

表明羌活胜湿汤中药配方颗粒组和饮片临床疗效相近,无显著性差异。
用中药配方颗粒所配的“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9g芍药9g细辛9g干姜9g炙甘草9g桂枝9g五味子9g半夏9g)每日一剂合用抗生素治疗组与单一抗生素治疗组对比,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两组抗生素的品种和用量均一致,七天为一个疗程,不超过两个疗程,小青龙汤组43人,单一抗生素组41人,随机分组,按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急性发作期”所述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如下:

两组病例治疗均有效,但临床控制水平p=0.048<0.05,有显著性差异。另小青龙汤 抗生素不但提高了临床控制率,还缩短了疗程,明显减少了抗生素的副作用;表明中药配方颗粒所配名方确有疗效。
归脾汤单煎与合煎药理作用比较研究:按单煎制备工艺,分别制备白术、黄芪、茯苓、龙眼肉、酸枣仁、党参、木香、当归、远志、炙甘草单煎液,然后将各单煎液合并;按合煎制备工艺,取全方药材合煎,制备合煎药液。结果表明单煎的高、中剂量组和合煎的高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小鼠自发活动,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无明显性差异。两种煎剂均能明显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作用,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无明显性差异。以上两实验提示两种煎剂均有明显的安神镇静作用;两种煎剂均可明显抑制由大黄所致小鼠脾虚胃排空作用,表现为甲基橙残留率上升,此项药理作用合煎优于单煎;两种煎剂均能明显提高失血性贫血小鼠hb含量,此项药理作用单煎优于合煎;两种煎剂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均无明显影响。急性毒性试验表明,两种煎剂均无 明显毒副作用,提示临床用药安全。
临床疗效对比
中药配方颗粒柴胡疏肝饮治疗胃脘痛气滞症临床观察
治疗组:中药配方颗粒
对照组:传统中药饮片组

统计学处理:有效率p>0.05;x2=1.06895;显效率p<0.01,x2=7.045,表明中药配方颗粒组明显优于汤剂。
临床疗效对比
八正散颗粒剂治湿热淋症的临床研究总结
治疗组:中药配方颗粒
对照组:传统中药饮片
八正散中药配方颗粒能明显改善尿频尿痛等临床症状,使理化检查正常或明显好转,总有效率90%,与传统汤剂有效率83%相比较无显著差异;显效率80%,高于汤剂53%,有显著差异。